探展|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小城 “小城之春”展览到“春城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视频:娄新月

展览现场 陈思蒙 摄

4月8日,展览“小城之春”亮相昆明当代美术馆。这是继深圳坪山美术馆之后,展览“小城之春”的第二站,展览将持续至6月5日。14位来自艺术、建筑、设计、音乐、文学等不同领域的共创人带着重新观看的目光,分别进入作为他人和自己故乡的小城,从城中心的标志物、街边的广告牌、角落的公园、一事一物、一草一木入手,以各自的艺术方式,呈现了对小城的全新理解和叙述。

展览现场 陈思蒙 摄

“小城之春”是由三联人文城市联合策展人崔灿灿共同发起的城市项目。该项目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众多小城的变迁。在本次展览中,小城故事发生于内蒙古的额尔古纳、广东的湛江、山东的烟台、辽宁的丹东、湖南的永州、浙江的湖州、贵州的罗甸……

展览现场 陈思蒙 摄

陆庆屹:这种雷厉风行的⽣活热情,我在其他地⽅没见过

纪录片《四个春天》的导演陆庆屹在北京生活了33年,但无论他关注的人事物,还是他向往的生活状态,都离不开故乡。“在罗甸,这个家族有很强的凝聚力,还有⼀种旺盛的集体性的⽣活动⼒。这种雷厉风行的⽣活热情,我在其他地⽅没见过。”回到故乡贵州罗甸,陆庆屹将镜头对准宗族大家庭,用《罗甸的春天》记录了亲人们的日常生活,将令人向往的小城生活图景娓娓道来。这些片段让陆庆屹得以在精神上重返家乡,也让未被城市化进程改变的传统农耕生活留下样本。

陆庆屹-罗甸的春天

小河:当所有人都不愿意开口唱歌的时候,有些旋律其实就是在消失

音乐人小河出生长大在邯郸。2021年,他和他的寻谣团队从邯郸开始,经晋城、洛阳、三门峡、西安、延安、最后抵达银川,完成了历时一个多月的“陆上寻谣”。在地理环境的流变中,许多老人唱出了深藏在记忆中的童谣,里面蕴含着一座城市背后的乡土、生活与人情。小河将音乐比作一条通道,在这条通道中,可以看见城市中那些被忽视的角落,那些被淡忘的记忆,可以遇见旧友与新朋。

小河-寻谣计划

陈鸿宇:每个人可能在自己家乡都会有自己的一片自留地

出生于内蒙古边境小城额尔古纳、如今生活在北京的独立音乐人陈鸿宇,一直在尝试探寻自己与故乡额尔古纳更深层的情感联结。他将自己在家乡额尔古纳的“众方纪”搬到了展览中。在这个安放于草原通体黑色的精神建筑里,能够看到一天之中时光的变化,也能看到边境和小城所提供的一种特殊的时间。“后来甚至都觉得,我其实追寻的是一种世界末日避难所的感觉,我寻求的是一种孤独的安全感,我寻求的是一种舒适的独处。”

陈鸿宇-众方纪

厉槟源:家乡原生态的、纯朴的环境,给了我最好的教育

艺术家厉槟源的艺术作品一直尝试将身体融入家乡的土地与河流,探索这里的自然变化与情感迁徙。从2012年开始,厉槟源每次回到家乡湖南永州,都会在村里的桥上来回翻跟头。几年的行为艺术被记录下来,形成了作品《直到桥梁坍塌》。他试图在日常行为和自然环境之中寻求某种高于生活的精神性,并以永州为起点,丈量着自己与世界的关系。

厉槟源-直到桥梁坍塌

【对话策展人崔灿灿: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小城】

展览现场 陈思蒙 摄

云南网(以下简称:云)

策展人崔灿灿(以下简称:崔)

展览现场 陈思蒙 摄

云:为何会发起“小城之春”城市项目?

崔:我来自一个小城市,生活在北京。每年春节过年回家的时候,我就发现我生活在两个时空。在北京,你没日没夜地聊艺术、谈学术。但是回到小城市,所有的现实特别直接,比如无可避免要面对有没有买房、结没结婚、生没生孩子的疑问。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有很多生活意识和价值上的区别。而过去我们在谈论城市的时候,总是把它的方向理解为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。但是在中国,更多的人生活在小城。他们在小城市里有自己的家庭、自己的工作、自己的事业,也有在小城里形成的价值观。所以“小城之春”我们把目光从大城市转向小城市。

展览现场 陈思蒙 摄

云:“小城之春”展览有14个共创人,在挑选共创人时有标准吗?

崔:中国的小城就像一个中国更广泛的一个隐喻,每个小城都是五脏俱全,每个小城都有它独立的形态。我们在北上广深能看到的不同的行业,在小城里面都有显现。相对北上广深,(小城)没有那么洋气,但是它有一套对美学的理解。所以依据小城的特点,我们邀请了建筑师、设计师、艺术家、诗人、作家、导演,不同行业的人作为共创人来切入小城的变化。

展览现场 李熙临 摄

云:继深圳坪山美术馆之后,“小城之春”展览为什么选择落地昆明?“小城之春”的“春”和“春城”的“春”有关系吗?

崔:首先,昆明当代美术馆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美术馆。其次,昆明是春城,“小城之春”在春城谈论特别合适。“春城”的“春”和“小城之春”的“春”意味着一个同样的状态,就是复苏。万物在复苏,小城在复苏,大城市也在复苏,“春天”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一个状态。春天不仅代表着一种季节,同样代表着一种欲望,一种生命的意义和象征。生命会在风调雨顺中得以呈现,也会在逆境中展现出来。在土地里孕育了一个冬季的一粒种子,在春天总会长出自己的一个结果。

展览现场 李熙临 摄

云:“小城之春”展览想要带给观者什么?

崔: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小城,每个人也都有一个故乡。无论是在昆明还是在深圳,我们既是异乡者,又是一个“流浪”的状态。我曾经想的是,我要通过读书逃离我生活的小城。可是过了30岁,你会发现你跟故乡的联系永远切断不了。你会发现,你和故乡完成了一种和解。“小城之春”其实更像是一个号角。吹响这个号角是希望大家把更多的目光聚集在更小的城市,聚集在自己成长的地方。希望这个展览能作为一个提示,提示大家以什么样的目光、什么样的状态去回望自己的故乡,回望中国更广泛的那些变化。(云南网 记者李熙临 娄新月 陈思蒙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