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快播:“‘京’彩文化 青春绽放”园区行启动 首都文化产业园区迎来高校智囊团


(资料图片)

昨天,五十余名高校师生作为首批体验官,来到了朝阳区E9区创新工场,参观由老旧厂房改造拓展的文化产业园区。 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

昨天(5日),“‘京’彩文化 青春绽放”2023园区行活动启动,首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迎来高校智囊团。即日起至10月,来自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7所在京高校的近300名师生将走进7家园区,近距离感受新时代首都文化发展的活力和魅力,为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。

打卡由瓶瓶罐罐改装而成的“创新号”火车,了解传统乳品厂的破局之路;观察二维码雕塑,感受传统活字印刷术与现代文化、科技的交融;走进文化科技企业,听创始人讲解文化创意和先进技术完美融合的经典案例……活动启动当天,50余名高校师生作为首批体验官,来到了朝阳区E9区创新工场,参观由老旧厂房改造拓展的文化产业园区。

“这里是北京城市更新拓展文化空间的代表项目。截至目前,园区已经入驻了150家企业,其中文化科技类企业占比超过88%。”跟随创新工场市场总监郭超走过园区内的篮球场、食堂、健身房、书店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陈晨不禁感叹:“真羡慕在园区里工作的企业员工,文化休闲活动这么丰富。”

园区行活动启动后,751时尚设计广场、798艺术区、中关村软件园、E9区创新工场、隆福寺文创园、首创郎园Station和北京印刷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7家园区将作为实践基地,为学生提供100余个实践和实习的岗位。学生们将围绕园区转型升级、产业链建设、文化空间建设、公共服务优化、品牌传播等领域开展调研,形成研究成果。最美园区打卡、最美园区寄语、我为园区献一策等一系列配套活动也将举办,吸引更多大学生走进文化产业园。

来自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专业方向的10位专家学者组成“导师团”,定期到园区调研指导,针对园区转型发展和经营管理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专业指导。“回顾北京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,有很多案例值得总结和提炼。”导师团成员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说,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文化产业园区,又有全国最多的高等院校,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高校相关学科建设结合起来,让高校与园区互补互动,在实践中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是一个创造性的举措。

“园区行活动的开展,既是应高校师生文化需求、以北京优质文化资源助力人才培养的实际行动,又是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、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有力举措。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德罡表示,希望通过本次园区行活动,吸引高校师生关注了解文化产业,感受文化发展活力,增强参与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。充分发挥高校研究优势,为园区提供精心指导、精准服务,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,增强园区创新发展活力。据悉,园区行活动由市委宣传部、市委教育工委、市委网信办主办,是“‘京’彩文化 青春绽放”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