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南充:让古镇“新生”,给城市留一条“回家”的路

根据《南充县志》和《龙门镇志》的记载,龙门古镇最早叫做安福场,在宋元丰年间(1078年到1088年)就是南充县十八镇之一。经过多次行政区域调整后,更名为高坪区龙门街道。当地老者介绍,以前嘉陵江并不从这里经过,唐代嘉陵江改道将安福场北的庞家山冲开,形成鬼斧神工的峡谷。

对于老一辈南充人来说,龙门古镇是老南充人的记忆,老街、老房子、老城墙和百年老榕树……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古镇的故事。

每当夏秋季节,嘉陵江涨大水,六七百米宽的嘉陵江变得汹涌起来,形成一道宽270米的山峡,峡口形成一米左右落差的飞瀑,江中经常出现一道水墙,好像在江上竖起了一道门槛,明代四川检司检事杨瞻赋诗称赞:龙门不亚洛阳奇,愧我一无佳句题。


(资料图)

后经专家测量,发现庞家山与龙门山之间的嘉陵江河床上,有一道横向的石坎,受石坎的影响,每当发大水时,暴涨的嘉陵江水在“门槛”阻挡下,就会出现平地“长”出一道水墙的奇特景观,从此这里更名为“龙门”。

在瀑布的强大的水力冲击下,这里形成的深潭叫做“龙门沱”,沱中成群鲤鱼由下向上跳跃,就象飞进龙门一样,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象,被演绎成多种版本的“鲤鱼跳龙门”神话传说。

据《水经注》里面记载,"龙门由大禹所凿,广八十步,通孟津河。每年阳春三月,鲤鱼逆水而上,跳跃其门,化而为龙。”寓意现在每当高考中考前,还会有家长来这里为孩子祈福。

如今,龙门古镇的龙门坝边上有个龙王庙,涨大水时龙王庙极易被水淹,常常被网友调侃:“大水冲了龙王庙,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”。四川有个词叫“摆龙门阵”,意为聊天,也出自龙门古镇。

以前龙门古镇还是川北地区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,商船沿嘉陵江而上,经四川广元可到陕西略阳,沿白水而上可到甘肃碧口,沿东河上可到旺苍,向南可达合川、重庆,一路飞舟如梭,畅行无阻。那时这里商贾云集,市场繁荣,也曾是南充的轻纺工业重镇,棉纺厂、绢纺厂工人上千。

那时这里的茶馆里三、五人聚在一起喝茶、抽旱烟、讲故事、扯闲谈……所以龙门古镇的茶馆又是码头文化、袍哥文化的交流之地。

历史变迁,斗转星移,龙门古镇在时代的潮流中发生着巨大变化,如今的码头繁盛不再,河岸边的洗衣石已被新砌的水泥板所代替, 走在老街让人魂牵梦萦。街上随便一砖一瓦,一石一木都有可能数百年历史时。

采访时,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高坪区正加大对该片区的打造。依托“鱼跃龙门”的民俗文化根基,传承地域特色文化,延续古镇格局,优化业态与产业布局,打造龙门古镇复兴区、龙门新城体验区、文旅融合示范区,给城市留一条“回家”的路。

全媒体记者 杨波

关键词: